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启动零基预算改革,通辽市财政局以“1+9”制度体系、“清单化管理”、“示范化推进”为路径,构建“预算从零开始、资金向效而行、管理由精到细”的新模式。
制度创新: “1+9”矩阵构建闭环管理
通辽市财政局以自治区三年行动方案为蓝图,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绘制“1+9”改革作战图。“1”:《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行动方案》总纲,锚定2026年市县两级全覆盖目标;“9”:配套制度涵盖预算管理、自有资金监管(要求按零基标准编预算)、国企改革支持、项目编制指南等,形成闭环。其中《部门事业发展支出项目编制指南》强调主责主业与可行性分析,确保精准投入。 精准聚焦: “三张清单”定绩效坐标
通辽市财政局围绕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三张清单”:将就业服务、养老服务等准“三保”事项纳入保障范围;聚焦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实行“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绩效走”;锚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滚动保障,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对重大决策部署的保障精准度。 示范引领: 四区试点+四级保障
选取四个旗县(区)开展差异化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霍林郭勒市探索大事要事清单闭环管理;科尔沁区建立行业支出标准体系并动态调节;扎鲁特旗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嵌入。 同时,创新实施“四级保障”分级管理模式,把支出事项匹配至对应保障层级,将“三保”、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纳入一级保障,将事业发展支出根据轻重缓急纳入二级至四级保障范围。 效能跃升: 推动三大转变
弃“基数依赖”,行“需求导向”。2026年起部门预算全面取消运转保障经费,实行全口径项目支出编制(含财政拨款+自有资金)。 打破“专款专用”,统筹各类资金。2025年已整合科技、人才资金;2026年将提高产业领域跨部门资金整合覆盖率。 强化事前评估与结果应用。重大政策/项目必评估,重点项目必评价,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
站在新的起点,通辽市零基预算改革正以“归零”的勇气打破路径依赖,以“向效”的智慧优化资源配置,以“赋能”的决心锻造专业队伍。不仅要让“钱袋子”更透明、更高效,更要通过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为推进新时代财政治理现代化贡献通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