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绩效评价主评人报名考试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大连市财政局抓实绩效评价管好政府“钱袋子”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1/16 18:05:43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传统核心”,在财政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工具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再次强调,“完善绩效评价制度”。2024年,大连市财政局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将“绩效评价”作为攻坚突破任务目标,以重点评价为抓手,构建“绩效论高低”的资金管理模式,为财政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定位“好、优、精、宽”,找准发力方向,实现“最优化”评价效果

在已建成“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基础上,2024年,大连市财政局针对既有评价中存在的自评分数过高、第三方评价质量有待提升、评价结果权威性不足等问题,制发《2024年预算绩效评价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分别定位不同类别评价的预期效果,立足做“好”单位自评、做“优”部门评价、做“精”财政评价、做“宽”财政评价领域4个角度,研究提出16项具体工作任务,并逐个环节推进落实。

各维度评价中,坚持2项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强化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的相互衔接。二是各有侧重,单位自评发挥全面性、基础性作用;部门评价关注必要性、差异化效果;财政评价重在发现政策执行、项目决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直接有效的意见建议。

二、聚焦“1+1>2”,联动财会监督,创新“复合化”评价方式

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主责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将财政评价与财会监督相结合,同谋划、同部署、同开展。一是高位组织。市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管领导作动员部署。二是严选项目。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聚焦产业、人才、教育、交通等关键领域,选取23个项目同步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和财会监督检查。三是精细举措。内容上,“双管齐下”,既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合规性检查,又对资金实际产出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人员上,大连市财政局坚持选优配强,打破处室框架,在全局范围内选派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干部参与评价和检查。架构上,成立23个工作组,各组分项制定评价和检查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上,局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审定方案,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架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绩效管理处牵头开展、各项目组和相关处室推进落实”的工作模式。机制上,构建人员协作、信息共享、专题会商、成果共用“四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机制,检查发现问题同时纳入绩效评价报告,着力发挥“1+1>2”的综合监督评价效应。

三、不当“甩手掌柜”,财政主导实施,锚定“高标准”评价质量

一是实行财政自主或结合评价。2022年起,选择部分项目实行财政自主评价。2024年,进一步压减第三方评价项目数量,探索实行财政+第三方结合评价。评价工作组主要由财政部门人员组成,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结果由财政部门出具,第三方机构主要负责现场抽查、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等辅助性工作。三年来,累计开展自主或结合评价项目38个,占重点评价项目总数的55%。二是强化第三方评价质量管控。制发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质量考核办法,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工作指导,评价过程中持续跟进、及时纠偏,报告完成后组织多方主体评审打分,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果质量作为验收付费的依据。

四、发挥“减法效应”,突出结果导向,保障“开花结果式”评价应用

近年来,大连市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完善、管理改进实质性挂钩,以鲜明的激励约束,持续释放绩效管理效能。制发了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办法,对全过程绩效管理各环节结果应用作出制度性规定,并提出重点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挂钩的刚性要求。根据重点评价结果,2019-2023年,组织市直部门累计研究提出204项整改措施,取消了部分低效无效专项资金;修订了水利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就业补助等20余项资金管理办法。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