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绩效评价主评人报名考试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山东纵深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8/19 8:24:07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深入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成本理念深度嵌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向绩效和科学管理要财力,推动财政资金节本增效。

坚持全省“一盘棋”,全面推开改革任务。一是建机制。制定省级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构建“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预算编制细化成本、预算审核核定成本、预算执行控制成本、预算完成评价成本”管理闭环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成本控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二是定目标。连续2年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全省共性改革任务加力推进,在省本级和各市、县(市、区)全面推开。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面、链条完整、方法可行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扩范围。将成本效益分析延伸至所有项目,设置项目支出成本效益分析表,并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门单位围绕表格内容对所有项目支出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科学精准安排预算。

着力促进“三转变”,有效解决管理难题。一是由“增量预算”向“零基预算”转变。全面分析以往预算投入、成本构成、产出规模与质量等情况,重新确定单位成本构成,合理评估预算资金需求。如,济南对地下综合管廊巡检频次、保养标准、人员配置等8项费用实施成本规制,将管廊维护费用标准由64.68万元/公里调整为52.29万元/公里,压减财政支出19%。二是由“单项成本”向“综合成本”转变。实施部门整体和重要领域综合成本效益分析,解决了单个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完整反映成本构成、无法横向纵向整体对比等问题。如,德州采取市县联动方式,对全市污水处理厂3年运营情况进行综合成本分析,建立统一的定额支出标准和财政综合补贴标准,有力解决项目运行成本偏高、地域差距过大等难题。三是由“以绩付费”向“按效买单”转变。将以往按工作量补贴的方式调整为依据成果和效果付费,避免出现项目支出有产出无效果的情况。如,滨州连续2年对教育信息化项目开展成本绩效管理,将依据建设成本测算资金需求的方式,调整为根据信息系统使用量、使用效果和使用者满意度付费的财政保障模式,节约财政投入47.7%。

严格落实“三挂钩”,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与政策完善相挂钩。重点关注部门单位成本列支依据是否充分、成本测算是否科学、成本管控是否有效等,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2023年,通过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累计调整完善相关政策187项。二是与支出标准建设相挂钩。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研判影响成本变动的关键因素,出具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标准,强化支出标准对预算的约束力。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共计对1062个项目开展财政成本效益分析,形成财政支出标准592项。三是与预算资金安排相挂钩。以同等产出和效益情况下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找出成本最优解,通过树立成本理念,解决部门单位不切实际铺摊子提标准、干事不计成本、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等现象。全省财政部门利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调整核减2024年预算63.4亿元。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