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监管局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通过注重提高站位、组织保障、质量控制以及闭环管理,不断提高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质效。
一、注重提高站位,突出绩效评价的政治性
上海监管局始终按照“财政部各地监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要求,将提高政治站位作为统领和贯穿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主线。一是坚持政治第一,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监管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绩效评价工作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绩效评价工作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推进。二是坚持学深悟透,强化政策理解。通过全员参加财政部培训、召开务虚学习会等形式,组织评价工作人员深刻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对各项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政策做到烂熟于心、自如运用。三是坚持围绕中心,做好细化落实。坚持党建工作和绩效评价工作同步开展、做到“两相促进”“同频共振”,力求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每项部署都能得到分解细化落实,力求开展每项具体绩效评价工作都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
二、注重组织保障,保证绩效评价的及时性
今年重点绩效评价任务下达时间较为集中,上海监管局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始终将组织保障作为开展好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强内部调配,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全局一盘棋”,运用上海监管局的“职能处与主管处”运行模式,分成多个评价小组,小组间各有侧重,信息共享、相互验证,并根据工作进度,灵活调度分配工作组成员,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多方协同,密切联系沟通。注重向“上”联动,第一时间向财政部相关司局请示汇报评价中遇到的疑点与问题,准确把握评价尺度。注重横向联动,及时向市、区两级财政及主管部门沟通工作进度,告知配合事项。注重向“下”联动,密切与被评价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意见反馈。三是加强统筹谋划,提高工作亩产。评价前制定评价实施方案,统一评价尺度口径,明确评价工作步骤,倒排工作时间节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边收集、边评价、边打分、边调研,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三、注重质量控制,确保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事关能否全面、真实反映财政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情况方面的实际效果。上海监管局将评价工作质量控制作为确保绩效评价准确性的主要支撑。一是遵循科学方法,力求全面完整。评价工作紧扣指标体系,重点关注项目立项和调整审批、招投标程序等方面的项目管理合规情况,仔细审阅资金的拨付流程、支出明细、会计核算等方面资料情况,着重分析项目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实际效益情况。二是坚持一线原则,力求做细做实。坚持现场开展评价原则,深入基层车间、站点等,结合项目申报实施方案,重点审阅是否按照设定的绩效目标形成相应的实物量或达到预定的绩效目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受益对象等相关方的意见并进行综合评价,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绩效评价的落脚点。三是严控评价过程,力求结果可靠。评价按照制定评价具体实施方案、下发评价通知书、现场勘查、评价打分、报告初稿、沟通交流等环节实施,并严控质量,评价过程落实多级复核、交叉复核机制,确保做到证据资料收集应收尽收、指标打分应评尽评。
四、注重闭环管理,提高绩效评价的实用性
上海监管局着力构建绩效闭环管理,力求跳出评价本身看绩效,跳出财政业务看绩效,将绩效评价作为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力抓手,帮助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效益。一是注重成果运用,做到以评促管。以绩效评价为契机,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思维,做好财政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和解决地方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出的招投标、资金拨付等方面问题,充分发挥驻地就近监管优势。二是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在评价工作中察实情、访人员、找问题,做到“边评价、边思考、边研究、边提炼”,注重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评价质效。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当前绩效评价工作在学习准备、组织安排、方法选择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努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