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公告

绩效评价主评人报名考试网 > 学院公告 > 浏览文章

【培训成果】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4班)结构化研讨成果——关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研讨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5/29 10:55:3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明确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是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重点及难点。


【培训成果】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4班)结构化研讨成果——关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研讨

图 1 结构化研讨课堂场景

【培训成果】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4班)结构化研讨成果——关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研讨

图 2 结构化研讨课堂场景

在本次结构化研讨的课堂上,在崔志娟教授理论加实践的指导下,我们不但深刻理解了结构化研讨的意义,掌握了结构化研讨的方法,而且通过本次课程找到了有关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痛点及解决方案。结构化研讨是可以解决我们实践工作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我们将学以致用,让研讨成果在学员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

在经过各组发言人精彩发言、老师点评及课后积极研讨后,将本次针对实践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结构化研讨成果总结如下:


一、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难点问题

(一)对项目本身认识的难点

1.绩效评价对象不明确

案例中评价对象为省级新区补助资金,具体涉及3个方面及22个项目,因此各位学员对评价对象到底是整个新区还是具体项目,在认识上出现分歧。

2.资金使用是否合规

案例中对资金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但因要求不够细化,且由于学员多数初次接触绩效评价,因而对于未细化地方的资金使用上是否合规,存在难以把握的难点。

3.各项目开展的流程及手续是否齐全及合规

案例中涵盖医院、孵化基地、保障住房3大类工程项目,对各项目相关手续的完备性及合规性把握较为困难。

4.部分建设项目是否涉及负面清单

案例中,新区的建设会涉及到部分基础设施,宣传标牌等事宜,这些项目是否涉及负面清单、是否属于“政绩、形象工程”把握程度较为困难。

5.税返资金是否合理

案例中,对新区招商引资后税返资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制定了相关政策,核实存在困难。

(二)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难点

1.暂无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

当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主要针对单一类项目,并无对不同类别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践中存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针对性不足问题,存在用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部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现象。如基建类项目与信息化类项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基建类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与信息化类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流程未能体现差异性,目前绩效评价工作普遍存在无法体现项目评估差异性的问题。

2.量化、细化指标设置困难

目前绩效评价指标普遍存在未充分量化,评价指标分值未细化的情况,导致专家评分存在较大主观性。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难以考核

根据案例中提供的考核指标,主要考核的是项目建设情况,将建设完成度作为产出指标,而建设完成后是否带来正的经济效益,未有明确考核指标。社会效益指标难以考核,是否真的对社会发展有良好效益也难以判断。


二、绩效评价难点的成因分析

(一)第三方绩效评价属于新事物,关于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标准未形成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至国家治理高度。2020年财政部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进行规范。而截至现在,绩效评价仍在发展阶段,相关制度及标准还未形成。

(二)对绩效评价对象涉及的政策及行业情况理解不到位

由于第三方机构大部分为财务人员,因此对评价对象涉及的各行业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行业情况了解不够深刻,遇到比较专业的问题就会出现难度。

(三)第三方中介机构复合型人才缺乏、经验不足。

第三方机构对于传统业务得心应手,其中的储备人才往往在本行业知识应用上更加专业,而对其他行业领域不甚了解,因而在对有关评价指标设置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也存在思维方式固化等问题。而绩效评价属于新事物,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还需要时间。


三、做好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1.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和流程

通过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明确相关业务部门责任,完善工作流程,构建内部分工协作机制,用制度引导绩效评价走向规范化,畅通绩效评价流程,严格执行准备、实施和报告三大环节。

应明确委托单位、被评价单位与第三方机构的绩效评价工作职责。例如,由委托单位明确绩效评价材料清单,要求被评价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提交,逾期不予补充。与第三方机构明确合理的评估时间与流程,部分紧急项目应保证项目材料的规范与全面,避免反复修改提交,影响报告质量。

2.明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

以项目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设置与预算资金水平的结合程度为绩效评价重点,关注项目是否切实迫切需要开展,是否具备实施的前提条件和要求,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立项内容与申请单位的部门职能是否吻合,绩效指标是否充分反映产出和效益,从源头控制项目立项,确保项目的实施具有必要性,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3.构建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逐步体现项目类别的差异化,对服务类、基建类、信息化工程等不同类别的项目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差异性的特性指标,体现项目实施内容评价的侧重点,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更合理、更充分的评价依据。

4.开展项目立项前公众民意调查

立足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对拟开展的项目进行必要且充分的公众调查,拓宽公众采集政府绩效信息的渠道,扩大公众参与面,接受公众的评议,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体现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在新增项目绩效评估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公众满意度评估机制,突出人民满意导向。除国家秘密、商业保密外,将新增重大政策、项目评估结论适度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和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业务主管部门,形成常态化的嵌入式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帮助政策、项目决策的改进与优化。

5.重视项目投入的经济性评估

一是全面评估项目投入规模及测算的合理性,成本测算是否准确,测算依据是否充分,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否适当,是否符合预算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规定。二是评估项目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支持方式是否合理,有无经过论证,确保投入资源与预期效果相匹配。

6.提高部门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建议省、市出台具体绩效评估工作操作指南,对于绩效评估工作作出明确的指引,如项目绩效评估专家组数量、报告成果提交时间等。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评估业务培训,提高评估主动性,落实评估主体责任。

(二)第三方机构应提升专业化水平

1.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第三方机构应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着眼于选拔年轻、有潜力的人才,使之成为未来的领导力量和专业技术骨干。必须指出,人才库建设和人才引进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作为长期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加以重视。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能力

作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第三方机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第三方机构应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不应仅仅局限于审计、会计、税务、评估等传统领域,而应延伸到其他业务领域。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参加外部专业培训、积极参加相关论坛和沙龙,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

3.寻求外部专家支持

靠某个第三方机构很难建立全领域的专家库,因此需要寻求外部专家的支持。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完善人才库制度,建立专家库,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到绩效评价小组,协助制定相关绩效指标,保证指标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培训成果】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4班)结构化研讨成果——关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研讨

图 3 作者和部分学员合影【培训成果】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4班)结构化研讨成果——关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研讨

作者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24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

能力水平项目培训班(4班)

第一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津分所—魏亚宾

第二组:烟台君诚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孙美君

第三组:内蒙古嘉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王淑琴、朱嘉龙、山西华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段慧青

第四组:河南尚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淼、广西同瑞会计师事务所—刘爱梅、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华可天

第五组:杨谭、陕西正德信资产评估公司—苏嘉立



文章标签